在一曲曲的音樂聲中,腦性麻痺的孩子費力舞動著手腳,藉著音樂讓孩子僵硬的肢體可以快樂的動一動、讓孩子的聽覺可以接收悅耳的樂音、讓孩子的臉上多了快樂的神采。在復健的課程中,治療師用著各種輔具協助孩子走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如同「機器女孩」認真地邁開雙腳,努力走出每一步。
「角落教學、小組活動」是心路孩子認知學習的重頭戲,一個個的單元主題豐富孩子學習的經驗;中午的吃飯時間,老師細心地剪碎食物、一口一口小心翼翼地餵著進食困難的孩子,雖然餵進的每一口飯菜,卻有半口被孩子僵硬的舌頭推出,也可能一下子就被孩子的嗆咳,噴得滿臉都是飯菜;但是在老師、治療師細心呵護與餵食下,孩子的臉變圓了、身上長肉了,家長笑顏逐開了,只因為在心路的早療中心,我們努力不要有「大象男孩」的長長鼻胃管。
在心路的五個早療中心,上演著一場場生命中的驚嘆:
力力第一次坐起來了!
偉偉會放手站了!
小強跨出了第一步!
豪豪會坐馬桶,再也不用包尿布了!
宣宣握著湯匙吃下第一口自己舀起的飯!
小倫更是開口第一次叫媽媽!
太多太多孩子生平的第一次,串成心路孩子學習的驚嘆號!
在心路,
老師和治療師的雙手拉拔著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呵護著孩子弱小的身軀、努力拍出那一口一口的痰,
更支持陪伴家長,一路走下去--…
走下一條條充滿艱辛與驚嘆號的早療之路
「給困難的孩子最好的起步」是心路早期療育團隊堅持的理念;在心路,我們結合醫療、教育、社工等專業人員,並鼓勵家庭參與,以團隊服務的模式,積極介入孩子的動作、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化行為等各個發展領域,誘發孩子發展的潛能,減輕遲緩和障礙的程度,並且預防未來其他障礙的發生。
心路早療服務機構包括愛兒兒童發展中心、心路兒童發展中心、萬芳發展中心、大同兒童發展中心、新竹兒童發展中心。服務內容會依個案的需要而安排,包括學前日托班、幼幼親子班、一對一的認知訓練、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輔具服務、個案管理及轉銜服務等多元化服務系統。
發掘危機幼兒及早介入
2006年商業周刊「大象男孩和機器女孩」紀錄片的兩個案例,讓我們看到,在台灣,還有多少像祥祥與珊珊這樣的障礙孩子隱藏在社會的角落未被發覺?錯失了早療的黃金時期,對孩子、家庭和社會,都是重大的損失與遺憾。
不僅僅是服務已被發現的孩子,透過幼兒發展篩檢活動、網路篩檢和團隊發展評估,心路積極發掘發展遲緩個案,94年度亦承接台北市中山、大同區的社區早療資源中心,以更貼近的方式來進行危機孩子的發現、通報和療育。
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因為我們深知,孩子的成長不能等。
(取材自心路雙月刊80期 文:心路服務總督導 林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