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急驚風遇到慢郎中

那些心路教我的事:別急!慢慢來

 人稱汪哥的汪錦隆是機動工作隊的鎮隊之寶,洗地打蠟服務到哪裡,他就在那裡。主任張宜勳打趣的說:「找到他,就像抓到經驗值很高的寶可夢!」

清掃專業的養成
 汪哥年輕時,在台中跟著一位老闆學會整套專業的美式清掃程序,就此愛上能將一個地方「改頭換面」的神奇清掃工作。回台北後,他開了間小型清掃公司,儘管注重服務品質,但在營運成本難與大公司削價競爭之下,五年後宣告歇業。   
    
   之後,他陸續進了幾間清掃公司,直到他不慎滑倒摔斷手,公司面對職災責任能避就避,讓他心灰意冷的離開。   
    
相隔兩年,在朋友的介紹下,汪哥來到機動工作隊擔任技術輔導員。剛來不久,他就建立一套基本清掃原則,並且協助工作隊平衡收支。這些難不倒閱歷豐富的他,反倒是如何與庇護員工共事成為了一大挑戰。   

過去的工作都講求效率,如此急驚風的他遇到庇護員工這些慢郎中,也不知該溝通,他就常將工作全攬上身,把自己當五、六人用。

「想做到退休」的好所在
 一陣子後,當他漸漸認識庇護員工,發現他們雖慢,但有著對工作的執著與認真,最不喜歡的事就是休假。於是,他開始學習「不要急、慢慢來」,放下自己加添的壓力。服務品質不打折,但降低原本對時間嚴格的要求。
   
    庇護員工的學習雖然是個緩慢的大工程,但每當見到他們有一些進步時,心中的成就感就勝過一切。就服員、技輔員尋找每個庇護員工的優點,安排、調度中,讓每個人的能力都能發揮到最大極限。   

    以前的汪哥,先看到的是庇護員工缺乏的40分;現在,他先看到他們做到的60分,而其餘的40分,先由團隊的其他人來補,之後再慢慢跟上。汪哥今年52歲,他說:「希望我可以在這裡做到退休。」
   
汪哥喜歡在這單純的氛圍,把庇護員工當自己的弟弟妹妹。

機動工作隊九成的客源都是自己找上門,回客率高,用心服務是品質保證,
歡迎電洽02-22306503。

謝謝老師!如此了解我-對待學生的法則:要花開,需要先養花

  今年,是劉麗珠老師在心路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教學的第三年,大家都稱她為珠珠,她的學生有智青,也有家長;除了固定的表訂課程,她也主動加開了家長的小團體增能課程,並且參與中心的划龍舟體驗活動。問她為什有如此大的熱情,她說:「他們很單純,我很喜歡和他們相處。」

因著愛 能有靈活的身段
  教導身心障礙者不是一件難上天的事,但珠珠認為很重要的是,「要想去了解他。」她邊教導障礙學生,自己也邊在職進修。這些課程幫助她更認識身心障礙者,進而更能掌握班上學生的情況,安排合適的課程內容。
   
         然而,當不同障別的智青們聚集在班上,每個人又都有許多的個別差異性,課程的靈活變化是老師必備的技能。培養這項技能的要訣,是真心的愛青年們,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有所成長,「要願意放下『我是老師』的身段。」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早療零距離 呵護偏鄉寶貝

一大清早,城市還在沉睡,心路早療團隊的老師們已清醒,準備出發。一週復一週,乘車一至兩個多小時,經海洋、越山脈,來到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宜蘭縣缺乏早療資源的13個鄉鎮區,為當地0~6歲發展遲緩孩子提供早期療育服務。

心路教保老師第一次見到蓁蓁時,她一歲半,像隻無尾熊緊緊巴在媽媽身上,不爬、不走,不說話,也不與人眼神接觸。媽媽先前發現蓁蓁的成長較慢,試著自己在家裡教她,她卻常因不想學習就放聲大哭,半小時不間斷。在鄉下地方,街頭巷尾一聽到孩子哭,就不時投來「關愛」眼神,讓阿嬤很在意,希望孩子不要哭鬧。媽媽沒有對象、沒有資源可尋求,不敢再教,只好事事順著蓁蓁。

而蓁蓁的哥哥也有相似的情形,在兩歲半時,仍不會走、不太會說話,經檢查確診為發展遲緩,媽媽每週帶著他,遠到基隆的醫院接受療育。民國100年,心路早療團隊開始到新北市雙溪區提供據點服務,媽媽得知後,主動接觸心路。之後,兄妹都接受心路一對一的親子課程輔導,在地有了心路資源提供支持,媽媽不用每週離家復診,課程所學能帶回家繼續練習。

在老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與努力下,哥哥現在到國小附幼上學,適應良好;蓁蓁的學習意願也已大幅提升,願意爬,也學會走路,與人互動會聽指令、說簡單的句子了。媽媽期望,兩個孩子都能像一般孩子一樣的發展、學習成長。



民國99年,心路開啟早期療育的偏鄉外展服務,到當地的衛生所、幼兒園、社區中、家裡提供支持。去年一年就接觸了29,067人次,服務635位發展遲緩孩童。服務偏鄉的芃蓁老師說:「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心路想提供在地所需的服務,但偏鄉的距離,讓付出的時間、人力成本都加倍。偏鄉孩子擁有早期療育服務,需要您一同來守護。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Show me the road ~天天用心走的路-心智障礙青年就業圓夢

心路多年未找藝人拍公益廣告,這次拍攝就業支持服務的公益影片,特別邀請金鐘獎影后天心擔任愛心大使,她在工作上認真負責、不斷學習精進的態度,一如堅持不輟的庇護青年們。

天心說,參與公益廣告拍攝是想和社會大眾分享,對於心路庇護工場的智能障礙青年朋友來說,「學習」是那麼困難的事。但在這裡,看到老師一次又一次耐心的照顧與教導,以及庇護員工的努力,他們學會了照顧自己,學會了如何工作,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

我們共有五間庇護工場,讓有意願工作,但尚未達到一般職場就業要求的智能障礙青年,能有職場環境學習如何工作,每年提供了160個以上庇護就業機會,除了庇護工場,在台北、新北、高雄也為有意願就業的智能障礙青年,預備完善的職業重建服務,光是去年就服務了1720人。

這裡,是孕育智能障礙青年就業的轉型中繼站,讓每一位智青能有學習成長的機會,讓每一個家庭能學習著放手,期盼有朝一日,孩子擁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能自在的飛翔。


一步一步 工作慢慢上手

兩年多前,小儀來到庇護工場「一家工場」。這是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這之前,智能障礙中度的她,曾在家中的自助餐店幫忙,在自助餐店結束營業後,在家待業約十年左右。小儀對於工作的認知不高,無法做太繁瑣的工作。老師幫她將做蛋捲的工作流程細分,剛開始,小儀就是單純負責洗蛋,等到她這個項目熟練了,再學習做下一個。

儀的專注力低,邊工作時,心總像隻蝴蝶到處飛舞,只要附近有人,就很容易分心。但老師反覆做正確的示範,建立適合她的工作SOP,並且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她能從一次次的錯誤中學習。而其他庇護員工的工作表現,也帶給她同儕間的良性競爭,促使她積極向上,漸漸能獨力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

對小儀來說,每一步的學習都是漫長的過程,同樣一個項目,她需要持續學習約一個月左右才能上手,而且在獨立操作時仍會不小心遺漏掉某些步驟。她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不輕言放棄。在老師的帶領下,漸漸從最基礎的洗蛋,到現在可以獨立負責蛋捲機台、包裝蛋捲、環境清潔等工作,成為一家工場的得意門生。




五間庇護工場,提供智能障礙者烘培、洗衣、清掃、做皂等工作機會。我們不因青年們的障礙就自我侷限,反而十分重視產品與服務的品質,慈泰、一家工場皆通過烘焙的ISO、HACCP驗證,慈佑工場更是台灣第一間通過ISO驗證的洗衣工場。每年中秋節,心路禮盒都供不應求,累積了一年又一年的努力與堅持,做出好口碑。庇護工場方民安督導說:「我們喜歡忙碌,當訂單多時,我們才有機會進步、成長。」每一次的購買、消費,都提供了青年們能學習的機會。


跨一步 就業市場初體驗   

高雄就業服務中心今年得到一個新工作機會-韓式餐廳「豆腐村」。每年,開拓新工作是職業重建服務的重要任務,除了讓智青有更多就業機會,也能讓他們也像一般人一樣,有多元的就業選擇。去年,在台北、新北、高雄,我們共媒合300個以上就業機會。

在小儀之前,「豆腐村」已聘用三名心路服務的身心障礙者在店內工作,主動提供就業機會的豆腐村不僅包容障礙者,也把同仁當自己家人。就業中心與一家工場評估,覺得小儀的工作能力應該可以進入一般職場。經過職管員的說明與討論,小儀與媽媽表示願意挑戰,於是,由高雄就業服務中心媒合後,就服員陪著她去面試,五月初,她開始在豆腐村擔任洗碗工作。


對雇主來說,聘僱一名智能障礙者,代表同時擁有一名就服員「買一送一」的優惠。就服員先是帶著小儀認識同事、教導與主管互動的方式,之後每天陪著小儀,一次次的示範工作方式,協助她適應環境與工作;就服員也捲起袖子、一起洗碗,補初期產能上的不足。


小儀延續在一家工場的精神,努力在新環境上學習。然而,雖然小儀已經熟悉洗碗技巧,但每到餐廳尖峰時段,一波波的客人與一疊疊的碗盤還是讓小儀無法負荷,雇主與就服員先去了解小儀的困境,再協助調整人力與班別,就服員更是一遍遍的教導小儀「利用刷洗同一類碗盤來加強洗滌速度」、「洗好的碗盤盡快歸位保持工作空間流暢」等方式,帶著小儀跟上餐廳用餐時間的飛快步調。

沿途風景 不只是工作   

學習是經驗與經驗的連結,沒有一條必勝路徑。雖然支持智青投入就業市場是我們的一大任務,然而並非人人都合適,須評估每個人的能力、成熟時機,並且充分的尊重個人意願。我們對智青個別化的服務,投入成本雖高,但能讓他們每一位以最合適的方式成長,一切就都值得了。


智青的生命要能成長,工作與生活不能二分,而我們提供給工作智青的是全方位服務。一份工作,讓在家待業十年之久的小儀踏出了家門。有了穩定的工作後,小儀每週四一下班,媽媽就載著她到高雄社區生活支持中心,上烏克麗麗班,除了學才藝,也學人際互動。現在的她,擁有了自己的朋友與生活圈,每天可以和媽媽分享生活點滴,也變得更有自信。




今年,小儀告訴媽媽說:「我要賺很多錢~帶妳到日本玩。」這句話,見證了小儀的成長,讓帶著她四處找工作、找資源的媽媽,放下了長年的牽掛。在每位智能障礙孩子的家長心中,不在乎孩子能賺多少錢,在乎的是在工作中,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平安快樂的長大。

我們提供多元豐富的就業支持服務,每年都需要投入龐大的輔導人力及設備、管銷等費用,今年預計要花費1億1千多萬元。邀請您透過「一次購買、一筆捐款」簡單的行動,支持每年近2000名障礙青年天天用心,走一條就業圓夢的路。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呼朋引伴在六龜~愛的大集合

地形狹長的六龜區橫跨荖濃溪兩岸,多山區地形,交通不便,是心路高雄社區生活支持中心繼內門、美濃後,第三處提供偏遠智能障礙家庭服務的地方。   

自103年下半年開始,心路高雄社區生活支持中心走出繁華的高雄市區,將服務觸角沿伸至內門、美濃等長期缺乏身心障礙服務資源的偏遠地區,拜訪當地宗教組織、鄰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學校等,進行服務宣導與說明,結合高雄市身障者服務車,以及借用教會、寺廟、社區活動中心等場地,辦理多場中高齡智能障礙者的服務活動。

去年,透過參與社會局的服務計劃,心路高雄社區生活支持中心前往內門、美濃關懷訪視智障者雙老家庭,逐步建立信任關係,並也努力克服交通不便,將家庭所需資源送到宅。每當社工抵達約訪家庭,當地里長總迫不及待想帶社工再去這里其他的身心障礙者家庭。

因認同心路對偏鄉服務的投入,長期關照身心障礙者口腔健康,並在六龜開辦當地第一間牙醫診所和義務課輔服務的陳俊志醫師,邀約心路參與他籌辦的社區關懷活動,六龜因此成了心路偏鄉服務的下一站。

今年年初,心路透過陳醫師結合六龜衛生所和六龜高中合唱團團員,以及號召寒假返鄉服務的大學生,一同訪視關懷在地長者和身心障礙者,同時也在六龜高中提供社福諮詢、健康量測、義剪、音樂律動、元宵節燈籠製作及歡唱卡啦OK等活動,吸引不少在地人參加,甚至有住在較山區的障礙者,一早就搭客運公車下山等待活動開始。陳醫師說,未來除了提供有需要的障礙者口腔照護服務外,課輔班課餘時的空間亦可提供心路服務使用,並協助連結在地資源。


偏遠地區的智能障礙家庭對於服務和資訊取得的需求並不亞於都會區,但在偏遠地區服務,需要投入的人力、時間、經費與相關資源都遠高於都會區。心路期待未來能持續穩定的提供偏遠地區服務,除了連結資源,也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的支持,讓當地的智能障礙者也能擁有充份、可選擇的社會參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