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心路「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幼兒篩檢 熱鬧滾滾 近700名小朋友來玩遊戲 拿獎品

  心路基金會新竹分會今天(11/10)在竹北文化中心廣場舉辦「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0~6歲幼兒發展篩檢活動,從一早就有爸爸媽媽帶著小嬰兒到現場參加篩檢活動,整個活動持續到下午一點結束,共有604位小朋友參加過關篩檢,其中,有521位小朋友順利闖關成功,83位小朋友在認知、語言、動作上部分有稍微慢了一些,心路基金會研判,這多半是孩子缺乏經驗所致。
分齡 分領域 幫助您更了解孩子

  今天的幼兒發展篩檢中共分為0~2歲、3~4歲、4~5歲及五歲以上等年齡層,並且有認知、語言、動作等不同領域,透過各種好玩的遊戲讓爸爸媽媽們更了解孩子的各項發展狀況。

  整個篩檢活動結束後,心路基金會發現到在未順利闖關成功的83位小朋友中,有近五成的小朋友在動作發展上比較慢,像是雙腳輪替跳的平衡協調不太好、使用剪刀姿勢不正確、握筆動作的力量使用不正確等,在認知上,也有出現顏色配對、指認不正確的情形發生。

  心路基金會針對今日篩檢結果表示,孩子發生比較慢的狀況,爸爸媽媽不需要太過擔心,只要讓孩子多接觸人群,或是走出家裡到附近公園與其他小朋友玩耍,藉由玩溜滑梯、盪鞦韆等發展大動作平衡、大肌肉力量等大型器材,不僅可促進孩子的動作發展,還能增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關心孩子就從生活中做起

  本次活動中,新竹縣長鄭永金、社會局長范萬炎、及縣議員陳榮燦、鄭美琴、黃齡慧都到場關心,縣長鄭永金表示非常感謝心路基金會為了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做把關,透過幼兒篩檢活動可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發展狀況,並減少未來在家庭及社會照顧的成本及負擔。

  心路基金會副主任賴文婷表示,這麼多家長踴躍帶著孩子前來參加「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0-6歲幼兒發展篩檢活動,顯示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發展狀況已越來越重視,面對孩子有部份慢了的狀況,也能以正面積極心態去面對,多了解、多關心、切勿抱著「大雞晚啼」的心態,以免延誤了0-6歲的黃金早療期,越早發現才能越早介入提供早期療育,若能在3歲前的關鍵期接受早期療育,未來是非常有可能融入正常環境中生活的。

感謝各界朋友支持心路

心路基金會新竹分會成立至今逾三年,目的是希望早期療育能在新竹落實紮根,讓更多遲緩兒能接受早期療育服務。本次活動特別感謝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贊助活動經費以及台灣樂天製?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可果美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活動贈品,以及新竹縣議長張碧琴贊助小禮物給小朋友們,讓「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0~6歲幼兒發展篩檢活動圓滿成功。









Related Posts:

  • 心路「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幼兒篩檢 熱鬧滾滾 近700名小朋友來玩遊戲 拿獎品   心路基金會新竹分會今天(11/10)在竹北文化中心廣場舉辦「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0~6歲幼兒發展篩檢活動,從一早就有爸爸媽媽帶著小嬰兒到現場參加篩檢活動,整個活動持續到下午一點結束,共有604位小朋友參加過關篩檢,其中,有521位小朋友順利闖關成功,83位小朋友在認知、語言、動作上部分有稍微慢… Read More
  • 心路「童心同力 過關斬將」幼兒發展篩檢 11/10於新竹豋場!  心路基金會新竹分會將在11/10星期六上午9點到下午1點在新竹縣文化局前廣場(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舉辦「童心同力過關斬將」0~6歲幼兒發展篩檢活動,歡迎家中有0~6歲幼兒的家庭,帶著孩子踴躍前來參加。   現代雙薪家庭中,父母親常常忙於工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減少,更可能因此疏忽… Read More
  • 小榆的快樂童話王國 「漂亮的胡桃殼搖籃裡有蒲公英絮的墊、玫瑰花瓣的被。坐在水盆裡浮著的小荷葉,划著用白羽做成的槳快樂歌唱」~軟骨發育不全的孩子就像安徒生童話裡的「拇指姑娘」,小小的身體裡頭裝滿熱情與勇敢,恣意探索著眼中大大的世界。   小榆的媽媽在懷孕六個月產檢時,醫生發現胎兒的手骨和腳骨發育緩慢;直到七個月做… Read More
  • 心路早療列車-從網路、托嬰中心、縣市講座 將專業帶給直接照顧者 文/大同兒童發展中心 賴文婷 早期療育的概念在台灣已經推展了數十年,終於大家對於發展遲緩兒童有了初步的概念。然而,即便社會大眾開始知道嬰幼兒的成長,不僅僅要注意身高、體重、頭圍而已,還有動作、語言、認知、社會性…等各領域的發展也必須關注;可是當被注意到孩子有狀況時,往往是已經三到四歲以上,尤其… Read More
  • 生命中第一次的驚嘆----早期療育在心路心路的校車在台北和新竹的清晨街道中行駛著,老師從父母手中接下孩子,扣上安全帶,而展開心路早期療育的每一天。 在一曲曲的音樂聲中,腦性麻痺的孩子費力舞動著手腳,藉著音樂讓孩子僵硬的肢體可以快樂的動一動、讓孩子的聽覺可以接收悅耳的樂音、讓孩子的臉上多了快樂的神采。在復健的課程中,治療師用著各種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