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將專業療育帶進偏鄉,
為偏鄉灑下早療希望的種子。
偏鄉或許遙遠, 早療,
將讓孩子更有能力走向世界,
走向更好的未來。
幼兒園裡的早療服務-桃園縣復興鄉
「當心路的社工打電話給我時,我問她說,心路是在哪裡?她說在台北。我心裡就有個問號說,台北到這邊很遠耶,他們會來嗎?」在心路投入復興鄉早療服務一年半的時間之後,復興鄉立托兒所的護士阿姨很坦率的對我們說出,她當初對心路要到復興鄉來提供服務的疑慮。
從2010年下半年心路正式進入偏鄉提供早療服務開始,心路一直可以感受到在地人對外來資源的不確定感,太多外來資源來了又走,給了希望,卻也帶來了失望。
「一年多來,我們堅持一定要把療育服務做下去。在這樣一個資源不足的鄉鎮,固然不能永遠仰賴外來的資源,但也不能只靠外來團隊片斷的服務。」心路副執行長林麗英在深入偏鄉服務後,深刻感受到,「距離」對於外來團隊確實是一大考驗,時間、人力的成本投入都是都會區的許多倍,許多的團體在資源有限的考量下,往往難以在偏鄉長期耕耘,但現實的狀況是,短期或片斷的資源投入,雖然能帶給偏鄉短暫的刺激,卻很難為偏鄉帶來長遠的改變。
以早期療育而言,觀念、技術與資源網絡建立,都是影響早療成效的重要因素,但這些都不是短期內可以移植當地的,要能夠發揮根本性的影響,除了堅持,就是長期的堅持。
負責偏鄉服務專案的心路社工謝怡君,深入與當地的衛生所、幼托園所、家長及當地人士接觸後,對偏鄉的情況有了更多的了解:「偏鄉工作機會不多,年輕父母為了養家,不得不到外地工作,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的情形非常的多,經濟狀況不佳、文化刺激不足的問題也很普遍,就造成了比例偏高的孩子出現發展落後的問題。至於一些障礙較嚴重、療育需求較高的孩子,不是被迫遷居外地尋求服務,就是僅能仰賴外界團體久久一次來提供幾十分鐘的療育。」。
面對多重的挑戰,心路早療專業團隊選擇穩紮穩打的策略,一步步深入與拓展。
從初期的資源盤查、尋找合作對象;到幼兒發展篩檢,找出疑似發展落後個案;再開始進入評估課程,進而針對明顯發展困難的孩子提供一週一次或兩週一次的到所或定點療育服務,讓幼兒可以就近在自己的學校或交通方便的衛生所上課,解決家長接送不便的問題。在此同時,也與幼托園所老師合作,充份溝通孩子的狀況,讓老師在平日教學中也能將療育技巧帶進平日的生活與教學中。
這樣的策略與模式目前看來,因為解決了交通的困難,且直接影響當地老師,對於孩子療育的成效的確明顯。只是礙於人力、經費的限制,仍然很難提高現有療育服務的頻率,這對於需要密集療育服務的中重度發展遲緩孩子,實在無法滿足。
「我們知道以目前的服務是無法滿足這些高支持需求的孩子的,但孩子的成長不會等待,我們總不能一直等到資源足夠才開始。我們希望現在所努力的,可以在當地產生好的早療影響力,讓當地未來也能夠有更多能量來服務當地的孩子。」林麗英副執行長說。
在復興鄉一年多來,心路早療團隊每週定點定時,風雨無阻到各園所進行服務,我們很幸運地看見這樣的努力有了成果:復興鄉的老師們開始在他們的在職訓練中安排療育知能課程,邀請心路的老師擔任講師,而課程中老師們的熱烈參與,讓我們看到,面對偏鄉始終存在的資源弱勢問題,當地人其實有很深的感觸,他們期盼外界的支持,更盼望在當地長出自己的力量。
從復興鄉,到深坑,到貢寮、雙溪,心路一步一腳印,將發展遲緩的觀念、專業療育知能帶進療育資源不足的偏鄉,為偏鄉灑下早療希望的種子。偏鄉,或許遙遠,早療,將讓孩子更有能力走向世界,走向更好的未來。
衛生所裡的遊戲時間-新北市貢寮區
「你們上個禮拜怎麼沒有來?」週五上午不到9:00,心路早療團隊的社工謝怡君剛走進貢寮區衛生所,一位阿伯就走過來熱情的問候。原來,固定每週五上午來的心路早療團隊上週因為在台北辦早療研討會,沒來貢寮,阿伯今天特地再來看看這群「台北來的老師」來了沒。
沒有小兒科診所的貢寮,小朋友要打預防針,多半會來衛生所。在隔代教養普遍的這個漁村,每到週五上午的健兒門診時段,衛生所的二樓總會看到許多阿公阿媽帶著孫子來打針。負責偏鄉療育專案的謝怡君和早療老師,每週都會利用這段時間,在診間外的遊戲區跟家長們聊聊孩子的發展狀況,提供家長一些教養或福利的資訊,並幫孩子進行發展評估,針對有發展問題的孩子也會直接安排固定的療育課程。在居民眼中,只要是孩子的問題,問這些台北來的老師就對了。
「很奇怪欵,最近孩子來得特別多,整個早上都在忙著做評估和回答問題,都沒有時間跟小孩子玩了。」很有老人緣和小孩緣的謝怡君對於近來應接不暇的盛況有點納悶,懷疑有很多人在義務做宣傳。
「一跟貢寮衛生所接觸,我們就很幸運的碰到一位了解早療業務的公衛護士,不僅主動幫我們聯繫當地的托兒所和附幼,讓我們可以順利的前往進行發展篩檢,衛生所更積極的提供空間和合作方式,讓心路團隊有很棒的服務據點,並跟醫生護士合作無間。」談起去年十月開始,跟貢寮衛生所展開的早療合作關係,謝怡君很感恩衛生所從主管、醫師到護士的信任和協助。
衛生所主任林醫師對於心路早療團隊的進駐,一直抱持肯定和開放的態度,在行政和專業資源上也給予充份的支持。「過去發現有疑似個案時,我們只能做轉介,請他們到基隆或汐止的大醫院去,第一次甚至會用公務車送他們去,但家長的經濟和時間常常不允許,後續的治療就不了了之。」林醫師說,當心路早療團隊來了之後,碰到孩子有疑似發展遲緩的狀況,醫師就會立即轉給診間外的心路伙伴做評估,當門診結束,醫師也會進一步的跟心路伙伴討論孩子的狀況以及後續的處理。流暢的「發現→通報→評估→療育」的早療理想流程,就在這個偏鄉衛生所的小小診間內外被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