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學校沒有教的事

每到暑假,來到心路實習的社工系學生特別多,今年台北、桃園、新竹、高雄,共來了23位實習生。他們說:這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暑假;也有人說自己的第一次都給了心路,第一次的義賣、第一次的家訪…。有時一個機構會有來自不同學校的3-4 位學生,要一起完成一個大計畫(如:學前早療畢業典禮),一開始合作可能不好意思表達相左意見,但為了完成任務,吵吵鬧鬧之後感情反而變得更好!有時機構實習督導也會費盡心思,出些創意的課題,像社工的基本功-連結資源 (如:募集一年份的衛生紙或相對經費),就是不可少的訓練,實習生要從拜訪社區開始,在建立信任關係的過程中吃盡各種閉門羹、接受無數次的被拒絕,比較起來,被督導退實習日誌還是簡單的多;難怪她們會說:方案計畫是大事、作業被退是常事。但這些困難的苦差事,為什麼有人在實習完320小時之後還會願意繼續留下來幫忙?可見這趟經歷在他們心中一定豐富極了!


















在與實習生的交流中,我們聽到了來自這群實習生很豐富的分享:在就業職場實習的小盈觀察到:看著就業的身障朋友一邊吃飯一邊流露的微笑,感受到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或許金錢對於他們的吸引力還不如便當呢!在資源中心的實習生阿致說:原先是以〝同情〞的心理在看待身心障礙者,但藉由〝同理〞的過程,更能夠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並提供適當的支持與協助。有次陪同社工做「居家服務評估」,深刻感受到社工員正是「守門員」的角色,而所使用的表格只是一種輔助的工具,沒辦法代表一個人全部的狀況,提醒自己千萬不能陷入表格的迷思當中,當阿致愈說愈多、愈說愈堅定時,我們知道這孩子真懂了!

當然也有人在過程中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小賢說他不清楚社工的專業在哪裡?一起實習的夥伴立刻回應說:你看看當社工不在時,誰可以取代他的角色?很難!小雯則平靜的道出幾天前發生的故事:她帶了一位完全沒有口語功能的服務對象去逛賣場,這位仁兄是一個成年人,但吃飯時仍會反芻許久,搞不清楚他嘴裡到底塞進了多少東西,走著走著竟然可以在賣場吐了4次,她笑說這可能也是一種特異功能。當下我們只想到:這很難處理吧?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小妹妹竟然說:跑東跑西不要緊,賣場的工作人員好心的把拖把、水桶借給她,似乎認得我們這群鄰居,只是令她難過的是,這位服務對象沒有其它的選擇,他只能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不願意還是不開心?外人根本無從理解,要這樣過生活,想到便覺得辛苦!而聽她敘述這段故事的我們也深受感動,相信她的爸媽一定也會感到高興,這個小女孩長大了!這就是學校沒辦法教的事,其實『專業』是什麼?專業的技能可以被累積,但良好的態度不可被取代,心路要教的是助人的『溫度』,它遠遠大於所謂的「專業」!


兩個月下來,對於實習的成長,小庭畫出了自己的樣貌 ~ 在資源中心實習的她,每天要忙碌的跑…跑…跑…,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好像各式各樣的素材,最後要融合出一頓豐盛的美味,輸入到一個很大容量的腦子才行,因為事情太多,需要做好時間管理,所以要帶一個大手錶,一手不斷地做記錄,另一隻手還要擁有一根魔法棒,隨時變出創意的點子,時時刻刻從嘴巴說出的都是好話,最重要的是那顆心,兩種顏色傳達的是柔軟和堅定,好厲害的小姑娘啊!她把社工最重要的特質都畫出來了。

心路要擔負起實習的重任,教他們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其實要做很多的準備,說是盡一份社會義務,但對心路來說更是服務理念的傳達。機構通常每年的六月就會準備好要端出什麼菜給實習生,帶領實習生不是督導一個人的工作,每個人都要分擔一部份角色,講授職前訓練課程,如:認識服務對象、療育服務的介入、個別化服務計畫(含家庭支持服務、需求評估)、志工協助、方案設計與評估、資源勸募等。也不能把實習生當工讀生用,每項任務都有學習的目標,例如:從資料建檔中學到完整的「個案管理」流程,「進班觀察」不僅是對服務對象有更多的瞭解,也有助於與家長的溝通;從日誌中掌握實習進展,培養實習生自我管理、時間管理的能力,其它作業還有週記、月報告、個案觀察報告、讀書報告、方案進度簡報、最後還會正式的邀請學校督導參與實習總報告。總報告的這一天,有如成果驗收,每個人緊張的操作專業的簡報,用歌曲串連她們挨家挨戶拜訪資源的心情、應付大量文書工作的窘境、為了早療畢典,用影片抓住每位小小孩成為蝴蝶的身影,真的沒有殘缺了、只剩下美麗!

看到實習生們認真的投入,感動之餘,最想跟同學們說的是:記住這一刻你們努力成為社工人的樣子!祝福你們的青春!也謝謝您們讓心路的工作人員們在相互的感染與回饋中重新反思工作的價值,再一次喚起了自己內在的使命與初衷,更確信這條〝心之路〞還要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