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心路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總是在心路的夥伴臉上看到笑容,也總是能看到他們感動的落淚,心路的老師,在歡笑和淚水之中,陪伴了心路二十六個年頭。是什麼力量與故事,能讓他們全心全意支持智能障礙者的生活成長?從早期療育教保員、居住服務生活輔導員、就業輔導員、成人日托教保員、偏鄉外展服務員、社工,這些基層前線的同仁,就像是心路的腳,沒有他們,心路將寸步難行。


早療教保員,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
心路兒童發展中心(CP中心)的曉薇老師已在CP十二年,曉薇老師最愛孩子們的天真與純樸,但剛進心路時其實也遇到不少困難,像是對專業還不夠熟悉而無法第一時間回應家長提問與情緒,隨經驗累積,漸漸能去理解家長背後的心情與感受,讓家長建立信任感。

面對孩子,曉薇老師也在他們身上看到力量,有一次她輔導的一位腦麻小男生,在看到其他同學能自行走路時,小男生就非常希望老師扶著他也嘗試走路,曉薇老師說,這讓他印象很深,她才理解到孩子也是會有期待像一般人一樣的心情的。







我能選擇放棄,但爸爸媽媽不行
另一位香玲老師在CP中心已二十個年頭,問起她為什麼願意在心路工作二十年,並始終站在第一線,香玲老師滿是笑容的說,因為她喜歡每天和孩子互動,孩子們的貼心、成長是支持自己在心路這麼多年的最大原因,每天上班都是件快樂的事。但香玲老師也提到,曾有家長灰心的問她,為什麼偏偏是自己的孩子會這麼辛苦?香玲老師很心疼這些爸爸媽媽們,做為老師,她能選擇離開或放棄,但做為父母,是絕對無法選擇的,因此,一定要鼓勵爸爸媽媽堅持下去,給他們更多正向的力量。

香玲老師說她能做的,是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與學習,盡可能的幫助他們,她跟許多爸媽一樣擔心,有一天當孩子大了老了,父母不在了,誰能照顧孩子呢?即使有二十年資歷,香玲老師現在仍努力進修專業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對於自己的專業仍說:「不夠!」。


爸爸老師,照顧孩子有一套
新竹兒童發展中心的崇德老師,是中心眾多教保員中,極少數的男性,但照顧起孩子,卻一樣細心與貼心,孩子們在崇德老師面前總是能乖乖的。回憶起曾有一位小朋友,對其他同學或老師總是不理不睬,但看到崇德老師就會很主動的跟他聊天,這讓崇德老師特別感到開心,原來老師也會被「偏愛」呢!

其實崇德老師年輕時是職業軍人,退伍後在許多行業待過,最後選擇落腳心路,至今七年了。 剛開始到新竹兒童發展中心,全中心只有他跟司機是男生,著實不自在了一陣子,但他說不論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去照顧孩子,對他來說,來心路上班照顧這些孩子是件快樂的事,也是動力。


偏鄉外展,不遺忘每一個孩子
心路兒童服務專業支援團隊(PSNC)的偏鄉外展服務,現已擴及復興鄉、深坑、貢寮、雙溪等地,湘芬老師在心路已十二年了,近一年多來開始走進偏鄉擔任早療外展服務老師,在偏鄉接觸到的許多都是弱勢家庭,像新移民家庭、隔代教養、低收入戶等,也因此他們要面對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長困境,也有無盡的生活壓力。

湘芬老師發現,在偏鄉地區學校的老師、家長本身對發展遲緩等概念不熟悉,往往會錯失孩子黃金的治療期,也因此對老師及家長的教育和觀念建立其實是更重要的。去年九月在偏鄉檢測時,有發現一位孩子在認知、語言和社交上都有遲緩現象,但老師跟家長認為只是情緒表達上一時的不穩,今年一月外展團隊持續對孩子做了解、觀察,最後確定是高功能自閉症,在確認症狀後,後續的支援與服務才能跟進展開,對於這些過程,她提到就是用心教導,用愛去關懷。



居住服務,當我們同在一起
社區居住景福家住了三位智能障礙者,分別30、40、50歲了,三種不同的生活型態,讓人不禁好奇,景福家的欣儀老師是怎麼融入在他們之中,體會三個世代的人生。在心路五年的時光,前兩年從萬芳成人日托轉到居住服務,在居住要面對三位完全不同年齡、生活、工作跟個性的住民,個別化的服務更顯重要,面對較年輕的青年,自己會像同儕一樣,面對較年長的住民,自己有時則會像晚輩一樣,隨時轉換心態。

在這裡工作,最大需要調適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模式,因為三位住民各自有不同的工作時間與生活,欣儀老師就需配合他們的生活作息來安排上班時間。欣儀老師認為,面對他們,一定要秉持著尊重的態度,這是要時常提醒自己的,也是最難的,因為做為服務提供者,雖然希望能作到自己和青年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但有時仍不免會用「為他好」的理由和心態去看待服務對象在生活裡的決策。

過去曾聽見同事分享這段話:「工作的人要尊重工作,生活的人要尊重生活」,這也是欣儀老師對三位青年和自己未來的期許,但心裡還是擔心居住服務因為工作型態,難吸引人願意來應徵,但就像她一樣,也是來到這工作後,才發現居住的工作其實很有趣,很生活。


成人教保員,傾聽大孩子的心
心路的成人日托服務,有著許多單純的大孩子,位於高雄的心路工坊裡面的大孩子,除了學習生活自理,也要學習工作。工坊的貞秀老師在心路已經四年,在來心路之前是在高雄分會的心路學苑兼任老師,對南部社福團體多有接觸的貞秀老師說,因為心路真的很認真協助智能障礙者進入社區、獨立生活,也促使他願意選擇到心路工作。

工坊的課程會輔導青年工作上的技能,但貞秀老師平時不讓青年稱她為老師,因為這樣就沒有上對下的關係,才能像朋友一樣平等、陪伴他們學習。貞秀老師說,在輔導過程中,他希望傳遞給青年三項核心價值,讓他們能更清楚目標,分別是「信仰」,這裡的信仰是指青年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嘗試;「情感」,建立教保員和青年間的情感交流,才能互動信任;最後是「友誼」,鼓勵他們要學習多交朋友,進入社會。



看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高雄新興中心的玉琴老師,在心路將近八年的時間,前三年是在剛結束營業的心路餐坊工作,後來轉到新興成人日托中心。這些年玉琴老師也曾挫折過,尤其在餐坊時期,面對營業、顧客、智能障礙員工等各方壓力,玉琴老師也一度想放棄過。轉到新興中心更是新的挑戰,但在主管及同事協助下,玉琴老師也慢慢摸出自己的節奏,所以她鼓勵大家有問題一定要勇敢跟主管或同事提出,心路的大家庭一定會給予幫助。

在新興面對第一位智能障礙青年時,玉琴老師其實是害怕的,因為不像餐坊的服務對象障礙程度較輕,新興中心的青年在照顧上要更花心力,玉琴老師說:「就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秉持這個信念、也是態度,一步步學習!她說剛到新興時服務的那位青年,原本非常內向,走路總是看地上,戴著前緣很長的帽子遮著,和家長討論後決定慢慢剪去那長長的帽緣,一次一點,讓孩子漸漸抬頭,走向外界,讓世界看見自己,打開心門後,現在已經非常投入各項活動了呢!


是服務,也是業務
慈佑洗衣和心路洗衣坊是心路自家的生意,除了服務庇護員工,市場的競爭也是業務的挑戰,洗衣坊信義門市的惠敏老師,早年長期都在一般洗衣業工作,轉戰心路後就在洗衣坊擔任就業服務員,自己也沒想過一做就是十一年;惠敏老師說,心路洗衣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兼顧服務與業務,不只是營利,也要協助智能障礙青年提升工作能力,找到工作的成就感與價值,也因為這樣的獨特性,讓自己原本擅長的洗衣業務更有了意義與目標,看似平淡的工作,在青年們的陪伴下而特別,就能快樂的做上十多年。

門市裡,要讓青年學會和客人接觸、互動,惠敏老師會主動介紹青年讓客人認識,客人進門時老師跟青年都會一起喊歡迎光臨,最重要的是不因為他們工作能力較弱而要求鬆散,惠敏老師堅持要教導正確的工作態度,並期許他們能一直進步。


在服務員與領班之間
心路機動工作隊在台北市大大小小的社區、住宅、公車上打掃,在心路十三年的就業服務員秋芬老師說自己既是服務員也是領班,一方面要教導智能障礙員工,一方面也要帶領他們面對顧客。她提到,在心路工作,其實就很安穩;穩定的環境加上青年的可愛,讓人想開心的持續付出,不知不覺就待上這些年,像指導隊員時,常會發生早上說過的事,他們下午就忘,因此要時刻提醒,雖然要訓練自己很有耐心,但有時其實會發現青年們的可愛和有趣的一面。

在工作隊,秋芬老師嚴格要求每位隊員的態度、標準,並依照每人的能力和特性去分配工作,設計出一套流程,強化效率。工作隊現有ABC三組,因此面對隊員隨時可能請假或是支援他組,秋芬老師也學會很彈性的去安排工作,達到目標。而情緒上的關心也很重要,隊員們其實很喜歡被鼓勵、關懷,即使是顧客或雇主的小小稱讚他們也會很開心呢。


對外之橋,心路全能社工
心路的服務內容廣且深,要能和家長、外界建立良好且穩固的溝通橋樑,社工的位置更形重要,新竹分會的虹綺社工,除了身兼分會社會宣導、服務行銷、資源媒合,也是國小課後照顧班和家長溝通的管道,除了懂服務是什麼,更要會去說明如何來做服務,才能讓家長認同,讓社會肯定。

在心路五年的虹綺是社工本科系出身,其實對於服務行銷了解不多,是到心路後才慢慢累積經驗並不斷進修,學會主動出擊找外部資源、與媒體接觸。虹綺說,除了宣傳、贊助外,人力資源像是志工,也是社工需要努力經營的一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和家長間的溝通。

和家長的溝通也是一項十分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過程,有些家長很主動能與教保老師們相互討論孩子們的療育安排或親職策略,但也有家長因心繫對孩子的期待而有時就會對孩子的療育內容與老師們有不同的想法,這時社工就必需細心且真誠地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能理解孩子的現況外,也能與教保老師有良好的合作,一起提供孩子適性的服務。虹綺笑著說,心路社工總是會給人親切溫暖的感覺,也讓許多家長願意分享心事、無話不說。即使已經身兼非常多職務,虹綺還是希望未來能夠再接觸其他領域,保有現在的態度跟熱情。

心路徵才資訊
 想加入心路幸福大家庭過好天天生活嗎?我們歡迎熱情的你加入心路成為夥伴,一起為智能障礙者譜出動人故事,心路徵才資訊可上官網查詢:

http://web.syinlu.org.tw/aboutus/index/car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