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心路30系列回顧_Part2

當心智障礙孩子的困難,遇上所處社會的冷漠,日夜守護的父母彷彿成了世界外的父母,成了一座座孤島,獨自照料、獨自絕望、獨自奮鬥、獨自哀傷。 儘管如此,為了孩子,家長們心中熱切的期盼不會熄滅。

連結孤島的橋樑-成立初期大事紀
  • 75年5月 「中華民國啟智協會家長委員會」成立
  • 擔任主任委員的宗景宜奔走全台各地啟智機構,聆聽家長的心聲、凝聚家長力量。

  • 76年1月 《心路雙月刊》發行 
  • 這份國內首度由心智障礙家長自力發行的刊物,成為長長久久連結著家長之間,大水不能沖去的橋樑。

  • 76年11月 心路基金會成立 
  • 刊物發行後,家長們的串連行動愈發密集,之後透過心路雙月刊的宣導、募集基金,成立了基金會。
這群家長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個孩子,孩子的各種需要,呼喚著他們24小時做出回應。他們褪去了平凡的家庭主婦、公務員或上班族身份,從零開始,學習發行刊物、投書、組織家長團體、高舉標語到部會陳情,為孩子求生存、爭權益。

家長們要的不多,他們希望孩子在社會上,也能受到疼愛。能和一般人一樣,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能去上學,隨著成長軌跡而長大成熟;能擁有一份工作,擁抱屬於自己的生活。 於是除了倡議,心路緊貼著每顆父母的心,在荒漠一般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領域,逐步展開一項又一項的專業服務。


心智障礙的孩子成年了,在家長的眼中仍是令人牽掛的孩子。家長期盼他們能擁有一份工作、交到自己的朋友,過著與一般人一樣的生活。於是,心路從一間洗車中心、一個青年聯誼會做起,30年來,逐步拓展更多元、更專業的就業支持與社區支持服務,讓心智障礙者也享有工作、休閒的權利。

工作休閒都重要
找到對的工作,天生我材必有用
工作,不僅是每個成年人首要面對的課題之一,也是一個成年人取得成就感、自信與快樂的重要來源。

民國84年4月22日,憑著一台洗車機器、兩個貨櫃屋,心路成立了洗車中心,當社會的就業大門對心智障礙者緊閉時,心路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摸索中找出他們的能力優勢和訓練方法,在競爭激烈的洗車市場,他們成功的生存下來。

後來,當洗車中心因租約到期結束營業,這一批受過良好訓練的身障員工皆轉至全國、中油等加油站工作,他們與心路的努力,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及肯定。

30載,心路的就業服務變得更專業、更深入、更多元。除了持續經營洗衣、烘焙、清潔、手作物等庇護工場;也透過就業支持的服務,訓練、媒合青年進入一般職場。當心路服務的範圍及人數不停增長,責任沉了,但心,卻越來越輕盈!


休閒的背後,是有尊嚴的美好人生
民國84年9月30日,心路青年聯誼會成立了!當時,這一群18歲以上的大朋友,他們有的講話比較慢,有的反應或動作比較遲緩,假日時,他們沒什麼朋友可以一起出去玩,也不太知道可以玩些什麼。

聯誼會成立之初,青年們聚在一起,看電影、唱KTV、到戶外去踏青……。

原本害羞的,漸漸敢找人聊天;原本沒自信的,擁有朋友的支持、讚美,漸漸自信了起來。透過休閒活動的交流,青年們發展出健康的社交生活,增加社會適應能力,變得獨立自主,也更認識自己的潛力。

隨著心路多元的發展休閒支持、社區生活支持,青年們除了擁有豐富的生活,也學習在志工團中,到育幼院、環保站等地方,盡一己之力幫助他人。他們參與著社會,也期待社會上的每個人,記得他們擁有參與社會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