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社區微革命 一同弭平租屋歧視


想像你一天的生活,早上在巷口的早餐店來份蛋餅加冰奶,搭半小時的車通勤,晚上回到住處附近,向總是叫你美女(帥哥)的老闆點碗麵配小菜,熟悉的人、事、物是你與社區的連結,而你也喜歡這樣親切的關係。而身心障礙者又是如何呢?聯合國身障者權利公約第19條指出,身心障礙者享有在社區中生活的平等權利。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玩樂是孩子的天職!!

幼教先驅杜威有言:「遊戲是一種學習、活動、適應、生活或工作;也有助於肌肉發展、語言、思考、想像、問題解決能力之提升;情緒、社會行為之正向發展;遊戲讓兒童身心健康。」 早療的課程裡,老師們常發揮創意,做些變化,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說故事、玩遊戲,再來些動動手的作品,促進孩子認知發展,誘發孩子動作表現,透過團體的遊戲,也能看見孩子社交技巧的成長。


白屋教室,感官動一動
紅橙黃綠的燈光變化,我們看見孩子的眼中,隨著泡泡管的燈光閃爍著,視覺的顏色變化,加上泡泡的變化,滿足孩子視覺的饗宴,泡泡管振動的聲響,也讓孩子感受到穩定的能量;純白的感官教室,希望給予孩子在感官舒適的環境下有安定的情緒學習,搭配著顏色的主題,老師讓認知的活動帶入感官,讓孩子透過感官學習多元的活動。


地板滾球。來競賽

「我們的孩子可以玩競賽遊戲嗎? 」
「是的,孩子可以!」

地板滾球在心路推廣三年多了,結合殘障奧運中的地板滾球規則,並且調整場地大小、進行能力分組,每年舉辦「早療地板滾球聯誼賽」,讓0-6歲的發展遲緩孩子都能成為小小選手。瞄準、投擲,一起享受地板滾球的樂趣!




一關破一關,體能up up
「好的體力,帶你走得長長遠遠!」 每週兩次的體能課,治療師會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訓練目標,設計一連串的闖關活動。過獨木橋、丟接球、滑板競賽等都是常見的有趣練習,有時還有主題趴~《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孩子扮成他們熟悉的動物,趴在滑板上,努力用手滑向「對岸」! 耶~成功! 手的肌耐力up、up!


做中玩,玩中學~小農夫種稻囉!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小農夫體驗班開課! 老師巧手做出逼真的稻子,孩子們小手緊握秧苗,精準筆直的把它插入肥沃的土壤中;保持平衡與速度,平均的為我們的小稻苗灌溉水源。 搭配遊戲與生命教育的練習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吃的每一粒米飯,都是經過農夫們辛勞的成果,學習要珍惜食物;也在過程中,訓練孩子們的手部操作,讓他們一步步變得更厲害!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心路30系列回顧_Part2

當心智障礙孩子的困難,遇上所處社會的冷漠,日夜守護的父母彷彿成了世界外的父母,成了一座座孤島,獨自照料、獨自絕望、獨自奮鬥、獨自哀傷。 儘管如此,為了孩子,家長們心中熱切的期盼不會熄滅。

連結孤島的橋樑-成立初期大事紀
  • 75年5月 「中華民國啟智協會家長委員會」成立
  • 擔任主任委員的宗景宜奔走全台各地啟智機構,聆聽家長的心聲、凝聚家長力量。

  • 76年1月 《心路雙月刊》發行 
  • 這份國內首度由心智障礙家長自力發行的刊物,成為長長久久連結著家長之間,大水不能沖去的橋樑。

  • 76年11月 心路基金會成立 
  • 刊物發行後,家長們的串連行動愈發密集,之後透過心路雙月刊的宣導、募集基金,成立了基金會。
這群家長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個孩子,孩子的各種需要,呼喚著他們24小時做出回應。他們褪去了平凡的家庭主婦、公務員或上班族身份,從零開始,學習發行刊物、投書、組織家長團體、高舉標語到部會陳情,為孩子求生存、爭權益。

家長們要的不多,他們希望孩子在社會上,也能受到疼愛。能和一般人一樣,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能去上學,隨著成長軌跡而長大成熟;能擁有一份工作,擁抱屬於自己的生活。 於是除了倡議,心路緊貼著每顆父母的心,在荒漠一般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領域,逐步展開一項又一項的專業服務。


心智障礙的孩子成年了,在家長的眼中仍是令人牽掛的孩子。家長期盼他們能擁有一份工作、交到自己的朋友,過著與一般人一樣的生活。於是,心路從一間洗車中心、一個青年聯誼會做起,30年來,逐步拓展更多元、更專業的就業支持與社區支持服務,讓心智障礙者也享有工作、休閒的權利。

工作休閒都重要
找到對的工作,天生我材必有用
工作,不僅是每個成年人首要面對的課題之一,也是一個成年人取得成就感、自信與快樂的重要來源。

民國84年4月22日,憑著一台洗車機器、兩個貨櫃屋,心路成立了洗車中心,當社會的就業大門對心智障礙者緊閉時,心路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摸索中找出他們的能力優勢和訓練方法,在競爭激烈的洗車市場,他們成功的生存下來。

後來,當洗車中心因租約到期結束營業,這一批受過良好訓練的身障員工皆轉至全國、中油等加油站工作,他們與心路的努力,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及肯定。

30載,心路的就業服務變得更專業、更深入、更多元。除了持續經營洗衣、烘焙、清潔、手作物等庇護工場;也透過就業支持的服務,訓練、媒合青年進入一般職場。當心路服務的範圍及人數不停增長,責任沉了,但心,卻越來越輕盈!


休閒的背後,是有尊嚴的美好人生
民國84年9月30日,心路青年聯誼會成立了!當時,這一群18歲以上的大朋友,他們有的講話比較慢,有的反應或動作比較遲緩,假日時,他們沒什麼朋友可以一起出去玩,也不太知道可以玩些什麼。

聯誼會成立之初,青年們聚在一起,看電影、唱KTV、到戶外去踏青……。

原本害羞的,漸漸敢找人聊天;原本沒自信的,擁有朋友的支持、讚美,漸漸自信了起來。透過休閒活動的交流,青年們發展出健康的社交生活,增加社會適應能力,變得獨立自主,也更認識自己的潛力。

隨著心路多元的發展休閒支持、社區生活支持,青年們除了擁有豐富的生活,也學習在志工團中,到育幼院、環保站等地方,盡一己之力幫助他人。他們參與著社會,也期待社會上的每個人,記得他們擁有參與社會的權利。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心路30系列回顧_Part1

回顧三十年來,重要歷程的『辛路』,走出了一條家長的『心路』,更是為孩子開闢了一條『新路』。

這群家長們,每個人的家中都有個孩子,孩子的各種需要,呼喚著他們24小時做出回應。他們褪去了平凡的家庭主婦、公務員或上班族身份,從零開始,學習發行刊物、投書、組織家長團體、高舉標語到部會陳情,為孩子求生存、爭權益。

家長們要的不多,他們希望孩子在社會上,也能受到疼愛。能和一般人一樣,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能去上學,隨著成長軌跡而長大成熟;能擁有一份工作,擁抱屬於自己的生活。 於是除了倡議,心路緊貼著每顆父母的心,在荒漠一般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領域,逐步展開一項又一項的專業服務。


民國72年,當學校的新學期開始時,宗景宜牽著6歲女兒的小手去上學,卻被拒絕於國小校門外,只因為孩子有著重度的智能障礙,只因為學校沒有特教班。 她看著無辜的孩子,驚訝心疼不已。回到家裡,她一直在想︰「我的孩子就這樣了嗎?就只能這樣了嗎?」 環顧周遭,她發現好些有著相同處境的家長,大家開始聚集,談孩子的未來,更談家長能怎麼做,為孩子爭取受教育的權利。
73年10月,在同為家長的王光旭老師號召下,來自各地429名家長連署陳情總統,提出政府應廣設特教班,對逾齡的孩子應設置啟智機構等建議。在那個年代,有著如此大膽的想法並付諸行動,全是為了孩子的權益,也激發出家長無比的勇氣。

75年以關懷被遺忘的弱勢者為報導主題的『人間雜誌』,特別以《折翼的天使--6萬個孩子的聲音》報導智障孩子的處境,並為台灣當時至少六萬名的智障者之生存與教育權利請命,引起了社會廣大注目與迴響。其中,宗景宜與王光旭都接受了採訪,並之後參與專家學者共同出席的座談會。此後有好長一段時間,媒體都以《折翼的天使》作為智障孩子的代名。

5月時,『家長委員會』在中華民國啟智協會之下成立,宗景宜擔起主任委員的職責,自此積極在全台各啟智機構舉辦家長座談會,期待連結各地家長的力量。

9月時,一場二天一夜的家長研習會中,家長們決議發行一份刊物,以『溝通觀念、傳遞心聲、爭取權益』為目標,76年1月正式發行《心路》雙月刊。 刊物發行後,家長的串連行動愈發密集,家長們也感受團結的重要,於是一個想法逐漸成形-成立專門服務智能障礙者及其家庭的基金會。藉由心路雙月刊的宣導、勸募募集基金,76年11月20日『心路文教基金會』正式成立。



希望像一條山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來。倡議
民國70年代以前,關於心智障礙者的權益,政府沒有太多積極作為,若是家中生了個障礙孩子,只能自家煩惱、自家愁。 心路基金會於76年成立不久,時值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擬定、殘障福利法修正,遂後幾年間,心路等啟智機構集結家長們,奔走教育部、立法院、內政部等處,爭取孩子們的受教權,扶正當時殘弱的殘障福利,開啟障礙者權益保障的開端。

一生的源頭,從教育開展
教育如同河流的源頭,是孩子一生發展的重要起點。79年,心路開展「嬰幼兒發展中心」實驗計畫,開創結合特教、物理治療、心理、社工等專業,期望提供每個孩子完善的服務。 之後早期療育服務中心一間接著一間的開辦,並且出版幼兒發展篩檢影片、專刊,宣導「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觀念。 近年更開啟移動式服務,前往各鄉鎮,在台灣各地編織綿密的早療資源網絡,讓特別的孩子獲得最好的照顧!

到社區中,共組一個家
20幾年前,社會上缺乏心智障礙者的居住支持,有的待在家裡住一輩子;有的進到百人以上的大型教養院,接受大團體式的生活起居照護。父母擔心過世後,孩子誰來照顧?於是,帶孩子共赴黃泉的悲劇從沒少過。 期盼止住老爸爸、老媽媽無盡的淚水,民國79年心路作為先驅,在文山區買下一棟老舊公寓,成立第一間居住服務機構「社區家園」,每6-7個障礙朋友組成一個「家」,影響了社區小型機構的立案修法,也影響了無數個家庭。



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在我的社區裡。生活。生活

場景1:台北-青年大會開會中
台北社區生活支持中心裡,心路青年們齊聚一堂 兩位主持人芳芳、婷婷第一次要自己掌控青年大會的全場 難掩緊張的向社工求援:「我們太緊張了~需要志展幫忙!」 社工志展一聽,立馬上場,音樂催落去~帶著大家跳起PPAP……

等等!這是哪門子的救援? 原來啊~芳芳和婷婷緊張歸緊張,但她們從自己寫主持人稿,到一遍遍的對稿,早就把每句話、每個流程記得滾瓜爛熟。正式上場時,她們精準的請出社工熱鬧開場,整場的氣氛她們hold住!

青年聯誼會 獨立自主的起點

青年大會是心路青年聯誼會會員每年相聚的日子,成立於民國84年的聯誼會,在當時,是心路除了早期療育、居住、就業等服務之外,看到的另一個需要-休閒生活。如同一般人,休閒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能讓忙碌的步調喘口氣,用輕鬆多元的方式成長,也能參與在社會中。

聯誼會為青年們的友伴團體,讓他們走出家門,學習團體中的人際相處,以及如何獨立自主的過生活;漸漸地,他們發現自己也能成為幫助者,上志工培訓課,到育幼院、環保站、圖書館等地方提供協助,到公園陪伴社區長輩們,到校園分享生命歷程。一年又一年,他們相伴著彼此,同歡笑、同蛻變。

今年的青年大會中,他們一同舉手表決會館公約、組織章程及選務辦法,每個條目皆是青年幹部們經過多次討論後擬定,他們也逐條轉譯成易讀版,讓每位會員都能看懂、聽懂,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大會上,大家也投票選出正副會長。會長阿緯已當了5年,副會長阿均則是第一次,他期待自己能回饋給心路、關心其他的會員。未來一年,請多多指教!


場景2:高雄-才藝大賽練習中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一朵花 眉毛彎彎眼睛大 眼睛大」 隨著輕快的音樂~扭腰擺臀,配上手握的搖鈴~搖搖搖 高雄社區生活支持中心的教室中,心智障礙長者們正練著舞 準備要在一場才藝大賽上,盡情的「秀」一番

 4位年齡總和200多歲的心智障礙長者,去年10月前往台南,參加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這群熱愛舞蹈的長輩們,生平第一次登台,有人緊張到哭出來、有人大無畏的努力幫夥伴加油打氣。

他們搭配自己挑選的梳妝與造型,選了平日一起練舞的歌曲《十八姑娘一朵花》,熟悉的懷舊歌觸動他們全身細胞,最後榮獲了第四名!


三五俱樂部 讓夢想萌芽

五年前,心路高雄分會開設了三五俱樂部,為智長者量身打造活躍老化樂齡課程。取名為三五俱樂部,是因心智障礙者的老化速度較一般人快速,35歲以上就算為長者。

透過系列的樂齡課程,要讓智長者們提前預防老化的生理狀況,放鬆心情與肢體,每天神采奕奕地維持學習的熱情,讓生活充滿活力! 當參與了心路的樂齡課程,一群原本默默隱身於熟悉的社區中,不為人關注的中高齡智長者,走出了原來的小生活圈,漸漸變得樂觀開朗、勇敢積極,想著如何突破自我限制,挑戰更大的舞台。

去年的12月1日,是屬於他們重要的日子。他們一整年的學習成果,透過圓夢舞台展現給社會大眾。加賀谷音樂照顧班帶來胡桃鉗組曲的打擊演奏、活力健身班在歌曲《一支小雨傘》的音樂聲中跳起熱力舞蹈。在許多掌聲中,他們獲得了對自我的肯定。

從中心到鄰里-目的地是更遠的前方

五年前,樂齡課程從在高雄三民區的心路學苑開辦,之後擴展到鄰近的安宜里、灣愛里,期待走入智長者熟悉的社區,服務到更多的人。

今年44歲的阿吉,住在距離心路學苑5分鐘路程的安宜社區,每天的生活作息大致就是看電視、倒垃圾、在家門口發呆。三年前,阿吉的母親帶他到學苑上課,期待他能有不一樣的體驗。

然而重度智能障礙的他,過去幾十年的生活都只在社區走動,突如其來的新環境、新人際關係,他難以適應,很快地又退回熟悉的家中。

直到一年多前,心路的服務來到安宜里,在活動中心開辦了樂齡課程。因為在自己的社區,又有心路老師們的支持,阿吉漸漸卸下心房,常常第一個抵達教室,主動幫忙排椅子、熱情招呼陸續來到教室的夥伴。

之後,阿吉更走出了舒適圈,在交通助理員的陪同下,走路到心路學苑,搭捷運到三民圖書館看書、到橋頭糖廠種菜。他前往更遠、更陌生的地方,擁抱新的生活面貌,換上一張開懷的笑臉!

種菜的體驗讓他學習照顧一個生命,從播種到採收,他都能細心的照料,讓社工們誇他「具有農夫的潛能」。收成時,他會帶自己種的菜回家給家人吃;每週要去上課時,他都會充滿期待的對媽媽說:「我要去上課了!」

心路入偏鄉-路太難,所以我們去
三民區為高雄的都會區,相較於此,偏鄉地區的障礙者與家庭在生活品質、自我照顧與保護等資源更是不足,雙老家庭尤其明顯。當障礙者超過35歲,爸媽的年紀也大了,父母能為孩子做的事很有限,只能過一日算一日。

心路看到偏鄉的需要,於是在103年底開始走入偏鄉,有服務需求的社區隔著一座座的山,我們努力克服交通的困難,希望透過移動式服務與到宅服務,提供這些家庭適當的支持。

從內門、美濃到六龜,我們媒合可運用的資源、借用當地場地辦課程活動,難走出來的障礙朋友,就由社工開車到他們的住家一一接送。每當到了一年一度的高雄市區一日遊,社工更是天還沒亮,就跑遍山頭接人,就是希望交通不成為阻礙,偏鄉的障礙者也能擁有豐富的生活。

去年年底,心路在高雄偏鄉地區的第一間日間服務據點開幕了!經由高雄市社會局補助辦理,在橫跨荖濃溪兩岸的六龜開辦。


從健康管理的健康律動、體適能、復健等課程,到才藝陶冶的陶土創作、戲劇、手作、園藝舒壓等,透過動靜皆宜的免費服務活動,服務六龜地區的心智障礙者、家人、社區民眾。

我們期待此據點成為外展服務的中繼站與補給站,能使我們更貼近在地需要,讓服務走到遠方,讓當地的障礙者也能擁有好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