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早療偏鄉報導

偏鄉早療的故事之一~不滅的希望
為了及早發現潛藏的發展遲緩兒童,心路早療專業團隊到復興鄉的第一波行動,即是針對鄉內托兒所及國小附幼的2-6歲兒童展開發展評估篩檢。集合了社工、療育老師、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師等專業人員的服務團隊,為的是要了解孩子在語言、認知、動作、生活及社會互動上的發展是否合乎正常的狀況。
騰騰,是心路在三民托兒所發現的一位發展遲緩孩子。在還未對騰騰進行評估前,托兒所的老師就告訴我們,騰騰的動作很不靈活,常常跌倒。心路物理治療師在進行評估後,果然發現騰騰在步態、跑跳、肌耐力等方面的表現,不僅和同齡的四歲孩子有極大落差,而且和肌肉萎縮症的症狀非常類似,便請老師轉告家長務必儘快帶孩子到大醫院檢查。

從桃園醫院再轉診台大,後來確認騰騰確實是罹患了「裘馨氏肌肉萎縮症」,這是一種先天性、漸進性的疾病,目前尚無可治癒的治療方式,必須藉由藥物及積極的復健,才能延緩疾病的惡化。
但騰騰來自單親家庭,平日主要照顧者是外婆,不論是回診、復健或居家照顧,都需要協助。因此,心路早療團隊社工便與當地早療個案管理中心聯繫,連結各種可能的資源來幫助這個家庭。另外,針對騰騰在語言、認知等發展上的落後,心路的早療老師也定期到騰騰的學校為他進行療育課程。也因為托兒所的老師及家長終於了解了騰騰的問題所在,在教學和生活中,也能夠找出更好的策略來協助他。
堅強的外婆談起騰騰的病症仍免不了傷,但接受到來自各界的關心和協助,外婆始終心懷感恩,不管騰騰的未來會如何,她只希望騰騰能夠快樂成長,為未來做最好的準備。「也許哪一天會有奇蹟出現,我們現在就是盡力去做。」外婆說。
奇蹟或許難得,但各界的力量卻能猶如一簇一簇的希望之火,溫暖這個家庭,照亮、引領他們前頭的路!(/鍾榕榕)

偏鄉早療的故事之二~正向改變的起飛
五歲的恩仔,身材瘦長、皮膚黝黑但黑白分明的眼睛卻讓我看得著迷,我想:這就是原鄉孩子的獨特迷人之處吧!第一次看到恩仔,就發現他只會發出嗯呀的聲音,語言發展完全談不上,跟其他孩子也沒有互動,對於我們的問話,只露出害怕和無奈的表情。
恩仔因為家庭因素並未就學,是熱心的托兒所老師知道心路要來,建議家長帶恩仔來進行評估。其實恩仔早已確診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也曾經短暫接受過一點療育服務,但因為家長無法定時帶孩子去上課,後來又因為身障手冊到期卻未去重新鑑定,而未再繼續接受療育,恩仔就這樣磋跎了大半年。
後來,與當地早療通報轉介中心社工聯繫討論後,趕緊安排重新鑑定的相關程序,不料,到了預定的評估時間,恩仔爸爸卻失約了,我們同時也與恩仔一家失去了聯繫。
三個月後,托兒所老師來電告知恩仔爸爸因腦中風住院,而恩仔的姑姑可以協助恩仔辦理身障手冊。突見到曙光的我,趕緊提供桃園早療通報轉介中心社工資訊,並與恩仔姑姑取得聯繫。
目前,恩仔已進入國小附幼就讀,同時接受每兩週一次的心路療育服務。半年多下來,現有的教育安置模式,雖仍難滿足恩仔的需要,但在附幼老師以及心路療育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恩仔的理解能力及語彙量皆有提升與進步。老師也因為了解恩仔的能力不同於其他孩子,更能提供有效的策略來協助他。
更棒的是,恩仔爸爸出院後,了解學習對恩仔的重要,改變以往消極的態度,開始按時接送恩仔上下學,讓恩仔的學習終於可以不再中斷。(/謝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