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有情有“藝”

感受從 0 到有的每個步驟   是一種幸福 食在用心!金龍的美味料理指南! Photo:楊弘熙    Text:Marianne 日落時分,能夠聞到廚房飄來陣陣食物的美味香氣,是生活中最好天天的幸福吧!學會自己下廚、做自己想吃的料理,不僅用心、還很有成就感,每一粒米都會想要吃光光!這種好吃,不就是一種五星級的生活好味道嗎? 金龍料理小教室 本日菜單:咖哩雞肉飯 (7人份唷!) 指導老師:劉芳媛老師 (金龍發展中心 指導老師) 美味STEP1上市場挑新鮮! 現在的人都喜歡生活方便,所以大賣場的冷氣與多樣化都受人歡迎。但是上傳統市場採買食材,不僅可以買到新鮮,還能買到便宜喔!從決定菜單之後,採買之前便要先讓大家了解會用到的食材,然後準備出發去採買。在金龍中心的對面,便有一個下午開市到晚上的金龍黃昏市場,種類應有盡有,新鮮的蔬果大盤大盤,還有需要的各種肉類一應俱全,想要的均可靠自己觸摸、挑選和比較,料理的第一步其實很有趣! 美味STEP2細節也很下功夫! 要做出一鍋好吃夠味的咖哩真是不太容易!除了把米洗好下鍋煮飯之外(咦?電鍋的插頭要插上、開關要按下去喔!),胡蘿蔔、洋蔥、馬鈴薯等咖哩的重要夥伴,也都要一一細心地準備好。 當然好吃之外,能夠省時有效率就更棒了,在料下鍋之前,仔細清洗、削皮、切丁,都是非常用心的功課,如果可以切得小巧,不僅可以更快入味,也讓朋友們都可以方便又開心地享用每一口料理。 很細心地提醒和指導,老師從事是自己來到現在學員可以分工合作每個細節,這可是花上一年功夫!不過能夠自己體會料理的美味精髓,豈不是幸福好天天呢? 美味STEP3要變得好吃喔! 食物的美味與否,有好一大部分都在於料理時的情感。有時只是簡單的幾道,卻能夠感受出滋味間的滿滿用心;有時大桌子的滿漢全席,還不見得能讓人嚐得感動連連。 從每樣材料的依序下鍋,...

「在早晨出發!」體驗世界的100種故事!

Text:Marianne  Photo:楊弘熙 「世界上每天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你我也總是這樣好奇著。翻開了報紙、點了網際網路,我們便可以閱讀、吸收到很多新的故事正在發生著!能夠學到、知道更多,更了解自己所想、所要的生活,這是多麼幸福的生活滋味啊!這次跟去心路金龍中心,讓我們一起和學員閱讀世界的百百種故事吧...

心情好天天,我們和奕盛一起去校外教學!

星期五╱天氣晴、微風吹 又香又甜的回憶,和黃奕盛與媽媽一起度過的溫馨家庭日 土城的牛軋糖博物館門口, 大小朋友浩浩蕩蕩下了遊覽車, 每個人的臉上盡是快樂與興奮、滿心的期待著, 等等就要參觀糖果工廠, 還要自己體驗嘗試做鳳梨酥的樂趣。 想到又香又甜的味道, 真的讓人等不及想製造甜蜜的回憶呢! ...

「有心,是最快樂的風景!」用30天做出孩子們的好天天!

Text:Marianne  Photo:陳宗怡 萬芳社區裡的心路萬芳發展中心,是個每天都有好天天的地方;快樂的聲音此起彼落、大人小孩的笑容總是滿溢、也有源源不絕的愛心。老師們就像是心路孩子的天使,他們用耐心照顧、用愛陪伴,還有很細心、很用心的態度,為這裡的孩子們指引著,看見好天天的快樂! 老師,謝謝你給我們好天天! 只不過短短的時間,小朋友平日吃飯的地方就已成為一個旅遊環島的樂園。 地上有著圓圓的環狀鐵道、還有四個站點,套上小圈子,隨著火車頭往前行,就像孩子們的小小快樂旅行!而這些就是這個月份早療團課(不分班級一起上課)的...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好天天就是邊玩邊學!」玩在一起!是學習,也是好麻吉!

位於新店寂靜的住宅區中有一棟五層樓大樓,心路愛兒中心座落於其中的1-3樓。就像其他的幼稚園一樣,玩得很開心是絕對的;但從曉芸主任的介紹中,我們也發現愛兒中心的特別用心之處!...

好天天小編的心路洗衣坊一日實習報告

一件衣服要變得乾淨、整齊,其實有很多步驟要遵循,而且有很多細節要小心注意的喔!洗衣服並不是只有用洗衣機處理那麼簡單,好天天小編的心路洗衣坊實習之旅,收穫可是很大;快來看看衣物洗滌與整理的大學問! ...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陪他一起尋找他生命中的寶藏

   美英姐—一位三十多歲自閉症青年的母親,她從不放棄引導孩子融入社會的任何機會,並開創心路在高雄的服務,讓其他父母知道自己不孤單。    林爸爸—一對雙胞胎自閉兒的父親,他以專業的策略和父親的愛教育孩子,證明治療師就在家裡,「家」是最好的訓練所在。 他們走過不同的心路,但有共同的體悟,就是「不要怕丟臉」。聆聽生命的故事,感受孩子每一次蛻變前的奮鬥,於是了解「謙卑」是專業必須的態度。 自閉症患者最大的困難就在「溝通」,智力好一點的,家長會積極要孩子學認字、學說話,智力差一點的就透過體驗、接觸的機會,讓他學會聽指令和融入一般情境。 當一位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心臟一定要很強」,去面對孩子生活中獨特的狀況,層出不窮的驚險,就像走尋寶圖,常常得回到起點再試一次。 不要怕丟臉 美英姐回想兒子群群三、四歲時,帶他到公園玩,鄰居竟對孩子說:「不要跟他玩,他是傻瓜。」她當...

做彼此生命的推手

      潘映竹妹妹不會說、不能動,她接受心路的服務其實很短暫,然而,潘爸爸卻說因為心路,他第一次知道映竹的照護可以託付給第三者、知道教育可以如何的個別化、知道家長可以為孩子做的事很多、很大,大到足以改變整個世界! 「這個畢業典禮很重要,因為這可能是映竹這輩子唯一的一次畢業典禮。」 這是民國九十年心路舉辦第一次早期療育中心聯合畢業典禮時,潘映竹爸爸代表畢業生家長接受媒體採訪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道盡所有照顧重度障礙孩子的父母心聲,也撼動所有人的心。 雖然,直到現在映竹還是不會說、不能走,甚至無法自己挪動身體,但潘爸爸從叫她「握緊一點」,看見她指頭在動而知道她聽到爸爸的話了,她也正在努力著,潘爸爸從不放棄,一路走來不僅幫映竹爭取生存的權利,也幫助實務工作者省思自己的服務是否以個案為中心,近年他更投身無障礙倡議工作。 對映竹而言,父母是她生命的推手,而對潘爸爸而...

我的故事我來說

         每個人都喜歡談自己,心智障礙青年也不例外。 在心路青年會館裡,下班後來參加課程的青年們自在的聊天,完全忘了我們的存在,這對習慣採訪時備受「關注」的我們來說很特別,成人支持服務台北中心婉萍主任說:「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空間、時間是屬於他們的。」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我們的環境中有多少是真正以他們為主體的?透過三位青年的說法,以他們為主,讓我們進入他們各自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人們常說身心障礙者的父母是神所挑選來守護弱小的孩子,然而,當父母得知孩子和別人「不一樣」的那一刻,內心的震撼實非外人能體會。 心路第一位員工--吳姐,回首四十年前唐氏症兒子出生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她說慶幸醫師給他的第一個心理建設是「孩子都是一樣的」;慶幸社福工作者給她的第二個建議是「選擇對孩子最合適的環境」;現在她欣然再接受第三個建議「要支持孩子自立生活」。 從父母的角度看待專業工作,吳姐的心路引導我們思考,是否能中肯的給予資訊、是否看見孩子的機會和可能,但願您我能成為身障者父母正向支持的陪伴者,相信「孩子都是一樣的」,正因為天下的爸媽都是一樣的~為子女懷著愛。 ...

開門做生意

迎接挑戰開創機會 心路每天開門做服務,但沒有太多人知道,心路也每天開門做生意。心路北有「慈佑洗衣工場」、「心路洗衣坊」、「清潔工作隊」,南有「一家工場」做香皂、蛋捲、卡片、印刷,這都是心路的「自營生意」。 雖然只能算是小生意、小工廠,但裡面有心路大大的企圖: 我們希望讓有就業意願,但競爭力不足以進入一般就業市場的身障者有機會工作; 我們希望讓身障者在這裡能有「職能強化」的空間,為未來就業做準備; 我們也希望營業的利潤能夠回饋到服務面,補充服務經費的不足; 我們還希望讓社會大眾從庇護商品中,看見身心障礙者的能力… 只是,「隔行如隔山」的問題,在社福組織也不能例外。 民國85年,新北市的新店區公所把一塊小小的市區畸零地借給心路做為洗車中心的場地。當時的洗車中心分工是洗車機器主要由肢體障礙青年來操作,智障青年負責抹車等工作,規模雖小,倒也創造了好幾個工作機會。後來雖然因為公家收回場地...

小故事大感謝

大仁 在藝文團體當行政助理的淳仁是個彬彬有禮的大男生,清秀的他很適合這個富有文藝氣息的工作場域。過去他到哪裡學習,媽媽幾乎就陪到哪裡,為了不讓媽媽為他的未來擔心,他積極投入這份工作,也得到主管器重,將每月要寄發會員訊息與辦公室文具管理的工作交由他來處理。...

快樂的工作遊牧族~心路清潔工作隊

他們是一群很特別的遊牧民族, 他們不在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 卻在都市中逐工作而不停的移動; 他們的代步工具是九人座小車或公車, 他們的家當是掃把、拖把、吸塵器、抹布、水桶和畚箕, 他們是都市中另類的工作遊牧族-心路清潔工作隊。 ...

徵求愛心頭家

給障礙朋友一個工作機會,讓心路全程協助您! 適逢七月畢業季,應屆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難,投履歷可能十封只有一封回覆。那可曾想過,心智障礙朋友找工作怎麼找?寫履歷,難;打電話毛遂自薦,不太可能。本文邀請您,換個角度設想,這群連說話都溫溫慢慢的心智障礙朋友,找工作如何地困難重重?幫他媒合工作又要花多久時間與協調?「雖然難上加難,先天難,大環境難,而我們仍要走進人群,去試!」心路基金會社區就業中心張宜勳組長如此...

今天、明天,有工作就是好天天

採訪報導/張志慧 【何謂職業重建】 透過有系統、專業輔導及相關資源支持,協助身心障礙者進入職場或重返職場,並期能藉由就業活動、與社會的互動,使其能自立更生,公平參與社會生活。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中心】 此中心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係心路基金會接受新北市政府委託辦理,為台灣首創的綜合性職業重建服務中心。此中心綜合個案管理、就業服務、職業輔導評量、職前準備、穩定就業適應輔導等服務,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單一窗口制的服務,每年服務人數約達600人。 ...

心路機動工作隊 用清潔帶來幸福生活

文/張宜勳 心路機動工作隊去年起承攬了益鼎工程公司的宿舍清潔工作,產生一段難得的異國情緣,工作隊結識了陪著先生從美國遠道而來的熱情女士—湯瑪仕太太。她對於智能障礙青年一點都不排斥,每當工作隊前往打掃的時候,她總是等在門口,用「美式愛的抱抱」一一迎接大家,剛開始的時候,還讓青年們害羞得不知如何是好。 湯瑪仕太太說,工作隊每二週一次前往打掃的時間是她在台灣最幸福的時光,受到湯瑪仕太太熱情的鼓舞,大夥兒做起事來更加的帶勁,努力的把環境整理得一塵不染,做為最貼心的回報。 心路機動工作隊自從轉型為庇護性就業單位,為較難勝任一般職場要求的身心障礙者提供工作機會,迄今剛好滿5年,庇護性就業者的人數從15人擴充到21人。工作隊常常自比是一群勤奮的小螞蟻,在大台北地區不停的穿梭著,不因寒風、暴雨、烈日而停下腳步,抵達工作現場後,青年們分工合作迅速的將環境整理的亮麗如新。正因為智能障礙青年認真工作的成果屢獲好評,因此每年的顧客數不受景氣衰退的影響,反而年年穩定的成長,營業收入平均每年都有超過20%的成長率。 歷年來,心路機動工作隊不斷的學習並承接新的服務項目來因應市場需求,從最基礎的樓梯間打掃、辦公室清潔,陸續擴充工作項目,到99年增加了宿舍清潔,100年增加了校園清潔,101年增加了公車車廂清潔。此外,更延攬了專業的技術輔導員加入工作團隊,導入高效益的清潔工作技巧,建立更具市場競爭性的工作模式,並在今年正式推出洗地打蠟的服務,就是為了要用更專業的技術做出更好的服務品質。 為了讓在這裡工作的智能障礙青年能有更好的薪資收入,業務開發是工作隊目前的當務之急,經過營運前期的摸索與能量累積,現在大家就像是一座蓄勢待發的火山,等待時機成熟,就能噴發出美麗的火花。也期待社會大眾,下次看到心路的機動工作隊成員時,給這群小螞蟻們一個熱情的鼓勵。而如果您有環境清潔打掃的需求,也歡迎和工作隊聯絡,讓他們帶給各位煥然一新的生活環境。 心路機動工作隊聯絡方式:(02)2230-6503 ...

“工作”是我最驕傲的事

做一個勞工 心路青年向前走 民國85年心路洗車中心、86年心路洗衣坊陸續成立之後,心路在推動心智障礙青年就業服務上即展現積極與創意,創造企業與障礙青年雙贏成效,成功使多位智障青年獲聘為正式職工,成為老闆的好幫手。...

心路洗衣坊 期盼為智障者洗出一頃藍海

採訪報導張志慧 資料提供︰張玲/吳美玲/張雅芳/曹楊慧敏/黃惠蘭/廖麗蘭 庇護工場,為什麼不是工廠?有什麼不同?到底該歸勞政、還是社政單位輔導管理?請暫時擱下這些大哉問,來聽聽發生在全台灣第一家身心障礙者洗衣庇護工場,許多精彩的生命故事!...

尊重

阿光:「我喜歡這一間,它旁邊有鐵路便當…」 阿元:「我要剛剛那一間,它旁邊有公園…」 景福家工作人員:「………」在對話許久仍無交集後,房屋仲介小姐終於忍不住對兩位工作人員說:「你們兩個腦袋好的,為什麼要聽那兩個腦袋不好的?」 ...

永遠的一家人

二十五年前,心路從一個員工加一支電話開始了諮詢和關懷的服務,當決定要發展直接服務時,提供更社區化、人性化的全日型照顧成為最迫切的任務,於是「社區家園」在文山區成立了,並以重度及極重度障礙者為優先服務對象,這不僅是心路第一個設立的服務機構,當時還影響了小型機構的立案修法(之前政府僅核准大型機構的設立)。 ...

自在、安身、好生活──社區居住服務

從「教養院」走向「社區的家」, 從「院生」成為「住民」, 「社區居住」服務,努力的是~解放智能障礙者。 看一向被保護、被限制、被視為沒有能力獨立的他們, 如何在適當的服務支持之下, 因為被尊重、被鼓勵、被賦予選擇的權利, 而學習掌控自己的生活, 真實而自在的成為社區的一份子。...

讓困難的孩子有最好的起步

當發現孩子是遲緩兒,甚至是障礙者時,「震驚→否認→拒絕→期待→沮喪→接納」是早療專業人員經常掛在嘴邊的早療家長心路歷程,但家長面對的實際困難,遠比這些字眼更多、更尖銳。 一起面對未來 一位自閉兒的媽媽是老師,她始終拒絕心路社工打電話到她任教的學校,因為她不知道,如果學生家長知道她的孩子是自閉兒,會怎麼評價她?一位家長在詢問早療中心的入學事宜時,劈頭就問:「娃娃車上寫的是什麼字?」,因為他不忍讓家裡的長輩發現寶貝孫子在早療中心上課。心路兒童發展中心的楊秀敏主任常會接到家長來電,劈頭就說:「我的孩子不會坐、不會站、不會走、不會自己吃飯,也不能自己上廁所……,你們收嗎?」接到這樣的電話,楊秀敏常會很心疼家長,因為她也是過來人,也擁有一個腦麻兒,她知道,在打這通電話之前,家長可能早已接受過無數次震撼教育和各種拒絕了,像心路這樣以招收中重度障礙孩子為優先的早療中心,往往是家長最後的選擇,「我...

與陰暗對決的迷你戰士

文/翟敬宜 如果你想真正見識一下什麼叫耐心,就到這兒來看看老師怎麼替孩子準備午餐。 營養均衡、香噴噴的美味菜餚端上桌嘍!一碗碗添好飯挾了菜,老師的功夫活兒,才正要開始。 一人一把拿起掛在桌邊的剪刀擦拭乾淨,他們反手握住把柄,筆直的將剪刀伸進碗裡。...

心路的極重度多重障礙班

民國八十六年,兩歲半罹患罕見疾病平腦症的潘映竹小妹妹來心路萬芳中心報到,醫師判定她沒有認知能力,也無法進行任何復健或訓練,甚至可能活不過三歲。那一年進來的還有幾位也是非常重度的多重障礙孩子,萬芳中心特別為這幾位孩子成立了「企鵝班」。有位志工看到映竹和其他這幾位孩子,難過的問「他們能學什麼?」,就連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師也有許多的挫折和懷疑,不知道自己的教學專業對這群孩子能發揮什麼作用。 這群因為罕見疾病、先天及意外等因素,而造成極重度多重障礙的孩子,幾乎是一生下來,就要承受遠比一般人更多的病痛,他們不會跑,不能跳,甚至連翻身、吞嚥、發聲,都要耗盡他們小小的氣力。不僅僅是健康被剝奪,就連教育,也往往因為環境、師資、照護專業等無法配合,而由家長默默扛下所有的重擔。 當時萬芳中心的主任林麗英告訴同仁,孩子來中心「至少多個人疼,多一些刺激」。賴文婷那時還是萬芳中心的物理治療師,面對映竹這個特殊個案,沒有任何國內外經驗可以告訴她,要怎麼幫平腦症的孩子做復健,她想讓始終躺著的映竹坐起來,但光是這個嘗試,就讓映竹癲癇發作。幸好潘爸爸不責怪,反而幫忙蒐集各種資料,放手讓文婷嘗試。 「復健治療」、「嬰幼兒按摩」和「多感官教學」是這個極重度多重障礙班的三大療育重點。每天上午,治療師和早療老師會輪流為孩子進行各項復健,教室裡放眼望去,儘是特製輪椅、擺位椅、楔型墊、站立架等各式各樣的復健器材和輔具。其餘課程,則以視、聽、觸、味嗅覺發展的多感官課程為主,每天下午孩子午睡醒來,甚至還安排有「massage...

早療偏鄉報導

偏鄉早療的故事之一~不滅的希望 為了及早發現潛藏的發展遲緩兒童,心路早療專業團隊到復興鄉的第一波行動,即是針對鄉內托兒所及國小附幼的2-6歲兒童展開發展評估篩檢。集合了社工、療育老師、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師等專業人員的服務團隊,為的是要了解孩子在語言、認知、動作、生活及社會互動上的發展是否合乎正常的狀況。 騰騰,是心路在三民托兒所發現的一位發展遲緩孩子。在還未對騰騰進行評估前,托兒所的老師就告訴我們,騰騰的動作很不靈活,常常跌倒。心路物理治療師在進行評估後,果然發現騰騰在步態、跑跳、肌耐力等方面的表現,不僅和同齡的四歲孩子有極大落差,而且和肌肉萎縮症的症狀非常類似,便請老師轉告家長務必儘快帶孩子到大醫院檢查。...

早療的一天

今天星期幾? 「上課了,上課了,現在上課了,拍手拍手拍拍拍,踏腳踏腳踏踏踏,伸出小手舉起來,今天星期○!」週一到週五,早療中心的小朋友都在這首熟悉的「上課歌」中開始他們一天的課程,拍拍手、踏踏腳,也許這樣的動作有些孩子還做不到,但師生們都還是要用最有朝氣的聲音提醒自己迎接每一天的學習...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心路的大富翁

心路兒童發展中心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有重度肢體限制的腦性麻痺兒,除了躺著的時候,不論是坐著、站著,孩子都是被重重的固定帶「綁」在輔具上。但,即使是這麼困難的限制,中心的老師們都認為孩子的世界不應該只有床和輔具的大小,在中心每天的學習中仍然有很豐富的課程與活動設計。 ...

心路的早期療育中心

   0~6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黃金期,0~3歲更是關鍵。對發展遲緩幼兒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每投入1元於早期療育,就可減少特殊教育3元的成本。國外研究證明,出生即接受早期療育者平均一年支付特殊教育費用需3萬7千多美元;二歲接受早療者需4萬2千多美元;六歲接受早療者需4萬6千多美元;小學才接受特殊教育者需5萬3千多美元。這個數據即可證明越早開始療育,未來的教育支出就越少。因此不管就孩子個人的身心發展權益,或社會成本的考量,都是急需我們關心的重大問題。 成立已經22年的心路基金會,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感於早期療育的重要性,秉持「給困難的孩子最好的起步」為目標,延攬專家學者積極提供家長新知,並結合特殊教育、復健治療及社工專業人員,成立早期療育團隊,為發展障礙幼兒及家長提供專業整合的發展性課程,包含:認知訓練、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輔具服務、個案管理、家庭支持及轉銜...

早療的復健服務

學習,是每個孩子不可被剝奪的權利!每一個接受早療服務的孩子,在其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比一般孩子花費更多的精神與努力。在這條漫長的早療之路上,更必須透過特教、社工及復健等專業的結合,才能有最好的學習效益。 在心路的早療服務團隊中,包含了專職的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復健治療人員,他們在心路每個早療機構中,深入而實際地參與每個孩子的療育課程,以他們的專業,為每位孩子擬定完整的復健計畫,並將復健充分與孩子的日常課程與生活相結合,使孩子能在最自然的情境中達到學習與復健的雙重效果。 治療師在療育中所扮演的角色 印象中,治療師在醫院裡是個穿著白袍,在治療室裡為患者提供一對一固定時段復健治療的人,在早療中心裡,治療師的角色卻不僅如此。為了避免孩子抗拒復健,心路的治療師必須脫下白袍,也為了有最佳的復健效果,治療師必須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生心理和家庭狀況,以及在其他學習方面的內容。所以,治療師也參與家庭訪問、教學討論與個案研討,並把每個孩子的復健計畫融入他們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以及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IFSP)。 在多年經營下,心路已經有媲美甚至超越醫院規模,多達26人的治療師團隊,治療師則依其專長,為孩子提供各類不同評估和訓練: 物理治療師提供: ★...